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

guizhou HUAXIA ecological 

TRADING CENTER

封加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大意义 发展林业产业推动绿色发展的巨大潜力

来源:中国林业产业杂志 | 作者:封加平 | 发布时间: 2023-01-16 | 1035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文作者:封加平   原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司长,现任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促进绿色发展、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人类发展理论的伟大创新。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大战略意义,对于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绿色生态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这些深刻论述,已经被我国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成功经验所证实。在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结林业产业发展实践经验的过程中,有三点体会深切而重要。


第一点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世界意义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亲历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对指导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在福建省宁德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到福建省委工作后,习近平同志五下长汀,大力支持长汀生态建设,到中央工作后,当看到《人民日报》刊载“长汀‘火焰山’变成花果山”的报道时,连续三次对长汀的生态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经过对安吉县的深入调研,于2005年8月15日首次作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之后,他又反复作出了深刻论述。这为我们党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问题,提供了实践依据、先进理念和实现途径。绿水青山是美丽中国的象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森林则是绿水青山的基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段重要论述,我们可以进一步领会这些深邃思想。在一次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在另一次重要会议上,他进一步指出,“如果破坏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坏了水,山就变成了秃山,水就变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沟壑纵横”。绿水青山不仅是美丽中国的象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且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可以创造巨大的绿色财富。因为,以森林为依托的林业产业是绿色产业、碳汇产业、循环产业、生物产业、富民产业和美丽产业,是利用太阳能和地力创造财富规模最大的绿色经济体。21世纪是绿色世纪,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碳汇功能和循环功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充分发挥林业在生物产业发展中的资源优势和巨大潜力;满足人民群众在脱贫致富、食品安全和在优美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新期待,需要不断增强林业特色产品、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林地草地湿地沙地园地十分广阔,生物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只要把祖国大地变成绿水青山,把森林资源发展起来,把生态经济发展起来,就能加快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能变成金山银山,就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和获得感。这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第一个层面的初步理解,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重要论述的初步理解。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谋划,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林业是一项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产业。据历史记载,3,00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植树造林了,2,300年前孟子就提出了“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可持续发展的精髓,延绵几千年林业产业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难以估量的巨大贡献。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今天,联合国发出了“全球森林已减少50%,难以支撑人类文明大厦”的严厉警告。深刻总结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作出了400多次重要讲话、批示、指示。2014年12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大局。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让历史的春秋之笔为当代中国人留下正能量的记录。”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长远发展的执政理念和战略谋划。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引领世界绿色发展的普遍真理,对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讲好中国绿色发展故事、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世界意义。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后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再次特别强调,“我们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发展的新理念,与国际社会治理生态危机、追求绿色发展的历史潮流高度契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环境政治学专家康宝瑞说,“中国有望成为新的绿色发展冠军”。


第二点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国内外林业发展实践中已得到成功印证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地方林业发展实践中得到了生动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赋予了林业部门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又提出了发挥林业经济功能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他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林业不但蕴藏着很高的经济利益,而且还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林业在发展经济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许多地方的林业产业发展实践证明,林业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生态功能,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功能。《人民日报》记者在“荒山育成‘绿山’,农民捧上‘金山’,发展有了‘靠山’——福建15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释放强大生产力”一文中写道“以林农为主体的福建农民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0元,同比增长9.5%,增幅高于同期全省城镇居民近1个百分点;福建各地扶持林农转型发展油茶、花卉、苗木、竹业和林下经济,总面积达4,800多万亩,林农的涉林收入占其总收入比重超过25%~50%,为实现‘不砍树也致富’,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广东省不仅实现了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持续改善,极大地减轻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危害,而且2021年全省林业产值达到了8,607亿元。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国林业发展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印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工造林达到13.2亿亩,全国森林面积增加到34.65亿亩,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220.43亿立方米,再加上草原质量提升、湿地恢复、沙化土地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林业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生态功能、碳汇功能和经济功能。从生态功能看,林草湿生态空间年涵养水源8,038.53亿立方米,年固土量117.20亿吨,年保肥量7.72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75亿吨,年滞尘量102.57亿吨,年释氧量9.34亿吨,年植被养分固持量0.49亿吨,林草湿生态空间每年产生的生态产品总价值量达28.58万亿元。从碳汇功能看,林草植被总碳储量114.43亿吨。从经济功能看,从1949年到2021年,我国林业总投资不到6万亿元,林业产业产值累计高达80多万亿元,2021年林业产业产值达8.73万亿元。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好的印证。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世界林业发达国家也得到了科学印证。加拿大林产品出口额对全国贸易平衡的贡献远大于农业、渔业、矿产和能源部门的总额,成为加拿大第一创汇产业。瑞典经过300年的探索,实现了从破坏森林到恢复森林再到科学经营森林的重大转变,美丽的森林不仅铸就了美丽的瑞典,而且成为瑞典制造业、出口创汇、生物质能源的支柱。芬兰的3亿亩森林,产出的林产品为芬兰全国出口总额作出了20%的贡献,成为国家经济的命脉。


第三点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揭示了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一)我国林业第一产业还有巨大发展潜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应当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大力发展珍贵树种、特色产业和户外林业机械,加快林业第一产业现代化。我国林业第一产业已实现了快速发展,2021年林业第一产业产值达到2.76万亿元。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林业第一产业仍然是低水平的传统产业。要加快林业第一产业现代化,至少应在以下4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显著提升森林质量。世界平均每公顷森林蓄积量为137.1立方米,德国高达320立方米,我国为95.02立方米、人工林仅为60.04立方米。森林经营发源地德国的森林质量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根本原因是200多年来持续对森林实行科学经营。我国实现林业第一产业现代化,至少每公顷森林蓄积量应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森林经营是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应当尽早建立森林经营方案制度,以落实森林经营方案为抓手,持续提升森林质量。二是大力发展珍贵树种和大径级材。近几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木材进口国,进口木材及林产品折合木材高达3亿立方米,占我国木材消耗量的60%,其中原木和锯材进口量近1亿立方米。目前世界上已有90个国家禁止或限制原木出口。特别是2016年10月第17次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方大会,审议通过了将黄檀属所有物种纳入公约附录2的决定,至此,公约累计禁止贸易的珍贵用材树种高达500多种。立足国内发展珍贵树种和大径级材,是实现我国木材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应当成为我国第一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并实行集约经营。常见树种的经营已经有较大规模,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我国有1,000多个经济树种,不少是我国特有的树种,有的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比如说,杜仲、山桐子、元宝枫、文冠果都是我国的特有树种,在广大沙区、山区、贫困地区可广泛种植,可生产保健品、健康饮品、健康饲料等系列产品,综合效益很大。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是我国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独特优势,也是进一步壮大林业产业的潜力所在。四是加快发展户外林业机械。我国林业加工机械已有了很大发展,但户外林业机械是我国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实现林业第一产业现代化最大的制约因素,随着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加快户外林业机械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二)我国林业第二产业还有巨大发展潜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应当加快与现代工业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中医药技术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林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我国林业第二产业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林业第二产业的产值已由2001年的1,241.6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86万亿元,21年增长了31倍。我国林业已初步实现工业化,要进一步实现林业第二产业现代化,应当继续向两个方向发力。第一,着力推进与现代工业技术融合发展,加强技术创新,进一步实现林产品加工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湖北康欣公司基于工业4.0理念设计,以次小薪材、速生杨、竹材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全面替代了热带阔叶林硬材,建立了新型木质复合集装箱底板生产线,并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自动化、数控化、连续化和柔性化作业,为中国集装箱占领90%的国际市场起到了关键作用。第二,着力推进与生物技术融合发展。一是加快发展生物质材料。特别是发展壮大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由浙江鑫宙公司创造的这种新材料新技术,突破了竹材的传统应用领域,可替代传统的金属、塑料、水泥等类产品,具有原创性、绿色性、应用的广泛性、抗震性、保温性、低成本性和资源供给的可持续性等七大特性,目前已生产出农业输水管道、城市地下管廊、高铁车厢、装配式建筑等新产品,并纳入了“一带一路”合作内容,其生产成本只有同类产品的1/3左右,为我国竹林大规模工业化利用和竹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二是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由张齐生院士、周建斌教授领衔的南京林业大学研究团队,经过20年的探索,成功研发了农林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为林业发展生物质能源、碳基肥乃至治理土地污染提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据这个研发团队测算,如果将林业剩余物和秸秆、稻壳用于生物质多联产技术产业,可发电约9,000亿度,与我国现有水力发电量基本持平;可固定二氧化碳7.38亿吨,相当于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1/10。特别是超级芦竹新品种的培育成功,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保障能源安全和维护木材安全、林业产业供应链安全及生态安全,引领第四次能源革命和全球绿色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三是加快发展生物制药。我国有8万多个有记载的生物物种,实现林业与生物制药融合发展,特别是实现与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对延长林业产业链、发挥我国林业产业的特色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林业第二产业潜力巨大。


(三)我国林业第三产业还有巨大发展潜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应当加快与现代金融、信息技术和旅游休闲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林业第三产业现代化。推进林业第三产业现代化,应当强化三个重点。一是加快与现代金融业融合发展。没有现代技术和现代金融支撑的林业产业是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和现代金融融合发展的林业产业才是现代产业。我国有数十万亿森林资源资产,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成功实践和各地林权抵押贷款积累的成功经验,为林业扩大融资规模创造了良好条件,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畅通渠道、破解难题,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利用金融资本发展林业产业,为做强林业产业提供金融支撑。二是加快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平台,加快发展活立木交易、林产品交易、森林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和碳汇市场,拓宽林产品、生态产品的国内国际市场渠道。三是加快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林业休闲旅游康养产业。我国林业休闲旅游产业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林业休闲旅游人数平均每年32.88亿人次,其中2019年达到39.06亿人次,在2019年林业第三产业1.93万亿元的产值中,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产值达到1.54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18.47%。但从总体上看,还有很大发展潜力。美国林务局30%的投资投向了森林服务业,2000年美国GDP为10.25万亿美元,而美国森林服务业产值就占到美国GDP的2%,其中森林旅游产值占到全部森林服务业产业的75%。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仅为23.74%,美国服务业占比高达80%,我国服务业占比超过60%,可见林业第三产业极具发展潜力。


(四)我国林业产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还有很大潜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应当加快中西部地区林业产业现代化进程。2021年我国林业产业8.73万亿的产值中,广东、广西、山东、福建、江苏、浙江、湖南、江西、安徽、四川10省区为6.16万亿元,占70.97%,其余21个省区市为2.52万亿元,仅占29.03%。出现了林业产业发展很不协调、很不平衡的状况。应当抓住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发挥脱贫地区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做大做强做优林业特色产业,发挥林业特色产业在农民就业增收中的特殊作用,不断增强脱贫地区乃至全国农村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获得感。


从总体上看,我国林业建设已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全国森林面积持续增长,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林业产业距离现代化还有很大差距。德国森林面积仅为我国林地面积的1/28,却创造了2.4万亿人民币的年产值。德国的气候条件与我国吉林省相当,我国的物种资源要比德国更为丰富。从理论上计算,要达到德国林业产业现代化的水平,我国林业产业的年产值应当是达到70万亿元左右,即使达到德国1/3的水平,年产值也应有23万亿元。这是我国林业产业的巨大差距,也是巨大潜力,更是林业产业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美好愿景。


生态优势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市场潜力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最大潜力。为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制订了《全国林草发展“十四五”规划》。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加快林业产业现代化进程,绿水青山一定会成为造福人民的金山银山。


中心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