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拂过黔山秀水,绿色金融的种子在黔土萌芽,于岁月年轮里,在贵州金融业悉心浇灌下,发轫生长——
5年来,在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统筹和各部门、金融机构支持配合下,我省金融业逐“绿”之风自贵安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而兴,大量宝贵经验从这里复制、向全省推广,助贵州构建了多层次的绿色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多层级的绿色金融支撑服务体系,以及高效灵活的市场运作机制、生态文明与绿色金融共生共建机制,为我省生态保护与绿色经济发展铺就了蔚为壮观、活力无限的绿野平畴。
2017至2021年间,全省绿色信贷余额增长2.3倍、绿色债券融资额增长16倍、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绿色经济占GDP比重从37%提升至45%,绿水青山正成为“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这片土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当前,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正积极推动全省金融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绿色发展的有关要求,将金融服务绿色发展的行动扎扎实实落在贵州大地上,力争走出一条符合贵州实际、跻身国内前列的绿色金融跨越发展之路。
■ 立柱架梁 绿色崛起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这个金秋,振奋人心的话语从党的二十大会场传来,响彻神州。
迎风而立,我省金融业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动绿色发展的要求作为行动纲领,围绕进一步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推动做大绿色金融总量、提升绿色发展质量,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专项工作方案》等措施,糅合改革、创新、建设、转型、融合等关键词,通盘谋划——
近一段时间,从贵州金融城为基础打造“中国西部绿色金融中心”,到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升级扩容、建设12个省级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试点县、开展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行动、打造10个绿色金融与新型工业化融合高质量发展试点工程等,在挂图作战中,围绕一个个奋斗目标,迈开奋进之步。
信心与底气,来自贵州丰富生态资源亟待金融力量有效转化,来自手中扎实的本领、脚下有力的步伐。
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深刻把握绿色崛起重大机遇,抢抓贵州先后成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及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先机,从顶层设计到整体推进,谋改革之实——
多年长远构建,我省逐渐形成了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贵阳市绿色金融改革工作专班、贵安绿色金融港管委会为主体的省、贵阳市、贵安新区统筹推动、部门通力协作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为我省绿色金融发展周密部署、高屋建瓴。
一系列政策“强引导”举措重磅出台、鼓点密集,省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奖励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等领域产品服务创新;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运用“货币+财政”政策,单设专项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亿元,为贵阳贵安金融机构提供绿色信贷与绿色票据贴现;对落户贵安的金融机构及后台服务中心等,给予500万元至2000万元等分级奖励……从金融管理、组织建设、财政支持、人才引进、要素配置等环节形成合力,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不断丰富。
我省绿色发展的成色里,金融业是当之无愧的亮色。
2014年,全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在全省成立第一家以“生态”命名的分支机构——兴业银行贵阳观山湖(生态)支行,在我省金融业中率先竖起绿色金融大旗。地方法人银行紧随其后,贵州银行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国内第六家赤道银行。
在此期间,以国开行、农发行为代表的国有政策性金融力量,“工农中建交邮”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成为贵州绿色金融主力军,“引金入黔”战略与新设机构双措并举之下,8家股份制银行、14家保险机构在黔设立分支机构,新设立76家地方法人机构,基础金融服务实现村级全覆盖,涵盖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的多层次绿色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健全。
脚踩在炽热贵州大地之上,探索者们在这方绿色金融“试验田”找到实践的舞台。借助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连续5年开展“创新金融产品评选活动”契机,持牌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围绕绿色发展,探索创新了“绿水青山贷”“黔茶贷”、食用菌产业“保险+融资”等一大批绿色金融产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含绿量”,实现了金融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同向同行。
在积沙成塔中厚积薄发,贵州绿色金融改革欣欣向荣:绿色金融支持方式、标准及评估机制体制不断创新,一批绿色金融支持纯公益性生态环保项目、绿色建筑项目、精准扶贫和乡村绿色发展项目、碳排放权质押担保项目风生水起,“双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绿色金融对贵州绿色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贵州,生态更绿、经济更兴、发展更稳、碳排更低。
■ 逐绿而行 先行先试
今年9月,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五年终期评估结果出炉,在9个试验区中,贵安新区最终评估综合得分居中西部第一。
不负时代的绿色答卷背后,深刻契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要求。
2017年以来,先行先试的贵安新区借助绿色金融之手,抚平了起伏的田土,铺就了通衢大道,修建了楼宇园区,吸引华为、腾讯、苹果等一批知名企业“择良木而栖”,构建了“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的新发展格局。
5年逐“绿”路,贵安新区围绕“坚持绿色创新、服务实体,坚持市场导向、专业运行,坚持稳步有序、防范风险”基本原则,紧扣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在一系列具有固根本、利长远的举措中,稳步有序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以省委、省政府支持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为根本,在省、贵阳市、贵安新区三方联动共推机制下,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强化引导,一批善于把握机遇的金融机构在此设立16个绿色金融专营机构或绿色金融事业部。
其中,人保财险贵州省分公司成立了全国首个绿色金融保险服务创新实验室,率先启动绿色保险研究和实践,走在保险业绿色金融发展前列。
敢为人先的贵安新区率先在全国成立绿色金融发展管理协调专门机构——绿色金融港管委会,相继发布了包括《贵州省绿色金融项目标准及评估认证办法(试行)》等地方绿色金融标准及认证体系。自此,我省有了自己的绿色金融项目标准,绿色金融工作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构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项目认证标准和绿色银行认证标准的“双认证”体系。
与此同时,一批“绿库”分工明确、优势互补:
“十四五”开局,“强省会”行动下,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拉开了城市骨架、拓展了发展空间,贵阳贵安绿色金融项目库以“申报、评审、匹配金融支持、推进项目落地”机制,围绕绿色能源、清洁交通、绿色建筑、生态环保及资源利用等行业领域拟计划融资2300亿元,目前已储备项目230个;
从“固碳汇”“降碳耗”两个维度着手着力打造“森林碳库”,通过扩大“碳汇库”、种出“碳汇林”、严守“固碳库”,探索辐射带动全省绿色金融发展新路;
12名国内知名学者、业内专家“上线”贵阳贵安绿色金融智库,为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工作实施路径建言献策……
依托贵州和贵阳贵安在绿色金融改革上的先行先试,积极与贵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融合发展,构建以大数据产业和绿色金融双驱双向的发展范式,以全力打造大数据科创城,擦亮了绿色与大数据两张闪耀世界的名片,“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腾讯、苹果等重量级数据中心相继落户贵安,宁德时代、恒力、比亚迪、奇瑞汽车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集聚,绿色产业激增,贵安新区正逐渐向南方数据中心、东数西算中心和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迈进。
当“库、数、经”一体联动的新产业、新格局日渐形成,贵安新区走出了产业新路、生态“金”路、发展稳路、碳排“低”路,政金企共同开辟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兴产业后发赶超的贵州道路,实体经济筋骨不断建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更加高效,为今后一个时期,确保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到我省金融业推动绿色发展各方面,奠定坚实基础。
贵安新区,作之不息,方有不凡。
■ 绿满贵州 底色鲜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宣言,如号角般响彻贵州大地,笃定前行的决心、鼓舞奋进的步伐。
立于绿水青山间,牢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殷切嘱托,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嬗变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近期,全球道路行业的“诺贝尔奖”——2022年全球道路成就奖在美国华盛顿揭榜,我省德江至习水高速公路(正安至习水段)工程PPP项目从众多国际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环境保护类奖项。这是我国建筑首次、也是贵州首次获此国际性殊荣。
这条由中建联合体作主导投资,农行贵州省分行超百亿元信贷支持,被称为全省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建设任务最艰巨的高速公路,在清洁低碳理念下运用减少土方开挖、回收利用表土、改造弃渣场、“补植复绿”等绿色手段,建设省下上万吨标准煤,隧道采用智能照明时,每年可减少用电量约600万度、碳排放3400吨,对于我省推进交通强国及中国基建走向世界意义非凡。
无独有偶,中交建筑集团参研,建行贵州省分行运用“绿色财政+绿色金融”投入13亿元支持的贵安新区海绵城市试点两湖一河PPP项目,在此次评比中荣获本届唯一研发类奖项,成为设立此奖项以来,首获此誉的海绵城市项目。
近年,在贵州金融业源源不断的绿色金融助力下,从贵安到毕节、凯里、铜仁等地陆续拉开上百个“海绵城市”项目规划与建设,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和生态韧性,将连片湿地改造成为海绵城市公园及城央“会客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创新如浪赶浪,在贵州绿色金融发展的浪潮里,激起一簇簇“浪花”——
今年2月,黔西市诞生全省首张林业碳票,据测算此张林业碳票覆盖3.3万余亩树林,碳减排量13.573万吨,预计可实现碳交易价值305万元左右;
国开行贵州省分行创新支持国储林项目与我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结合发展,把“开行小额农贷”“投贷保”“转贷款”等产品带进乡野,推动茶叶、刺梨、中药材等88个项目结出“硕果”,逾120万农民在绿水青山里收获金山银山;
黔晟国资参与省政府设立17亿元规模中小企业信贷通,与16家合作金融机构共建企业名单,对名单内企业优先提供信用贷款、降低贷款利率等,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放贷规模,为贵州工业迈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带来阵阵暖意;
由我省“旅游产业化投资基金”和“生态环保基金”5家托管银行之一光大银行贵阳分行率先战略直投1亿元,及农发行、工行等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资金在项目端撬动更多资金支持下,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酒店、索道、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为旅游大提质注入绿色动力……
在推动绿色发展的当下,我省金融业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扛起责任、迅速行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加速融合发展,新一页文章正在书写:
为贯彻落实“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精神,基于邮储贵州省分行率先试点推广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的实践,从优化服务模式、创新产品、探索建立保险支持体系等进一步探索,为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提供更加多元、高效的金融服务;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大力推动全省12个省级绿色金融试点县有序推进,精心谋划的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行动将亦于近期全面启动,绿色金融与县域绿色转型发展深度融合将进一步碰撞出新的“火花”;
立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长江中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在落地省绿金低碳交易中心、贵州银行开展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实践、贵州人保财险开展森林保险“双保险”模式等基础上,持续开展对森林保险、发行小微企业绿色集合债、支持绿色低碳企业挂牌上市等探索……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贵州金融业创新探索绿色金融往前迈出的每一步,都坚定地踏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定将不断开创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助力贵州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贵州绿色金融,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2025-04-23
2025-04-02
2025-01-16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推动资本市场 高质量发展......
2025-01-16
2024-12-27